古代铜钟的演变
说到铜钟,无人不知。铜钟可以说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史,在以前,有很多出土的青铜钟雕塑作品,远在春秋战国时期,就有做为乐器出现的铜钟。铜钟有着宝贵丰富的历史,古代铸造的钟,除了雕铸一些图案,还有文字、吉祥用语、纪实记事等,铜钟不仅在雕刻上突出,更在古代社会政治、文学、思想、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石料。那么铜钟是怎么由来的呢?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。
铜钟早在原始社会,作为礼器的钟就出现了。当时的钟或以木制,或以竹制,或以陶制,是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。随着青铜文化的开始,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钟。钟和鼎一样,也是统治阶级王权的象征,“钟鸣鼎食”就是权势地位的标志。钟也是人们心目中崇高、公正、贤明的华夏文明的象征。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“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”的著名诗句,就是这种象征的反映。
钟的节奏感强,它能表达人们的欢乐喜悦,又可以在生产劳动中协调人们的劳动步伐、在舞蹈中使舞姿整齐优美、在练兵中使士兵步伐一致,以振军威,因而在劳动生产中最需要这种乐器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,人们对音阶、音律的认识日渐完美,作为乐器的铜钟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致,钟的家族逐渐发展出铙、钲、鎛、铎、铃等种类,它们的杰出代表是将若干个不同振动频率的扁钟组合在一起的编钟。
钟在开始出现的时候,主要功能是祭祀或者宴飨时的奏乐工具,有铭文记载:“用享以孝,于我显祖文考。用宴以喜,用乐嘉宾父兄,及我朋友”,可以证明钟的作用。当佛教闯入中国后,铜钟因为声音宏亮而悠扬,逐渐成为寺庙中不可或缺的法器。铜钟可以给寺院的人一种警示作用,如果有重大事件发生,还可以用钟声来召集寺众。随后,历代的统治者都竞相铸造各种巨型铜钟,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权力,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最终目的。同时,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体积重量,铜钟都不断的发展。在明朝永乐年间,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。